胸闷、头晕、乏力……有这些症状,你会不会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中暑了?然而,高温可能带来的影响远远没有这么简单。有一种疾病来势汹汹,稍不留神就可能要命!如果身体不适,千万别硬扛!
近日,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患者中,有一名年轻的户外运动人员,因突发意识丧失被紧急送来医院急救,到院时已无自主呼吸及心跳。值班医生立即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、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,同时给予升压、强心等药物辅助治疗,经过急诊医学中心和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半个多小时的抢救,患者恢复自主呼吸、心跳,并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住院治疗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新闻报道中,我们也会看到有人在高温天气下,进行室外活动时,突然倒地,不省人事,甚至发生了心脏骤停。
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鹿庆华介绍,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,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、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。心脏骤停之后,必须保证基础生命支持,及时进行心肺复苏。他强调,心脏骤停十分危险,心肺复苏之后,关键还要进行脑复苏,但是大脑对于缺血缺氧的敏感度非常高,一旦大脑超过4—6分钟的缺血缺氧,基本上就会出现脑死亡。
高温环境,为什么容易引发心脏骤停?
首先,高温可导致人体体液丢失,导致有效血容量下降,血黏度增加诱发心梗发生,尤其是有合并动脉硬化、血管狭窄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脏骤停。其次,高温可导致心率加快,心肌耗氧量增加,在交感神经兴奋后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加重,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。
鹿庆华提醒,一般来说,在发生心脏骤停之前,身体会有一些先兆的信号,比如出现乏力、胸闷、出冷汗、头晕,或突然晕倒等。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他强调,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,都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,特别是在劳累、熬夜或情绪激动的状态下。
一旦发生心脏骤停,如何自救或拯救他人?
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邵明举提醒,我国的心脏骤停80%以上均发生在院外或家里,一旦出现,及时救治非常关键。心脏骤停发生时需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术,具体分为基础生命支持、高级生命支持、延续生命支持三阶段,最重要即基础生命支持,称为CPR,包括胸外按压、人工呼吸、电击除颤。遇到心脏骤停患者,应采取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,人工呼吸前需打开气道;同时呼叫急救医学系统,让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抢救。
邵明举介绍,在日常急救中最常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,具体方法为:患者仰卧,救护人员一手按压前额,同时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,另一手抬起下颏部,保持气道开放。救护人员正常吸气,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,然后吹气。吹气完毕后,立即脱离口部,同时松开捏患者鼻部的手。连续吹气2次,每次吹气1秒,间歇1秒。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,保证有效吹气。若无法进行口对口,可以采用口对鼻,即用口包裹住患者的鼻部吹气;若患者为婴幼儿时,可以张开口包裹住患儿的口鼻吹气。
邵明举提醒市民,高温天气大家可减少户外活动,注意休息。外出时,最好穿透气、宽松的棉质衣服,注意防晒;切忌饮用大量冰镇饮料、洗凉水澡等不妥的方式降温,室内温度也不宜低于26℃;尤其不要过度劳累,以免诱发心脏骤停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