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入炎炎夏季,令人头疼的蚊子也开始猖獗,嗡嗡声不绝于耳,所叮之处瘙痒难忍,不仅如此,这蚊群中还出了个“战斗机”——花蚊子,攻击性高,毒性也强,还能传播疾病,可谓一害,但这花蚊子究竟渊源何处?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?
花蚊子的危害
花蚊子分为两种: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,其黑背带白条,足肢上圈有五节白环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相比于普通的灰色蚊子,花蚊子体型更大,飞行速度更快,繁殖规模更大,口器更为粗壮,更显得其凶残至极。
同时,花蚊子也是多种病毒的携带者,据研究表明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两大传播媒介。
不仅如此,白纹伊蚊还能够传播7种甲病毒,8种布尼亚病毒和3种黄病毒,像日本脑炎、黄热病等传染病就是因为病毒的传播得以流行。
尤其在今年,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两国首次爆发了登革热疫情,而巴西今年前四个月的病例就是该国去年全年病例总数的1.2倍,同时,在我国海南省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是花蚊子的肆掠之地。
在被花蚊子叮咬之后,会觉得瘙痒难忍,起的鼓包往往也更大更难消,有时甚至会挠破了皮进而诱发感染,若是其携带了登革热病毒,就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,这就应当及时就医。
花蚊子的栖息环境及吸血习性
花蚊子被誉为“战斗机”可不仅仅因为其凶残的直接战力,其习性也是颇具一格。
花蚊子常常喜欢栖息在阴暗、避风的区域,像城市小区室内的卧室床底、厨房水池和悬挂汗污的衣物上,或是室外的草丛、灌木、树林边,亦有农村大院院里的缸罐内壁、鸡圈、猪栏等处,或是野外的防空洞、杂草丛生的隐蔽地方,都有着花蚊子聚集的现象。
而不相同于普通蚊虫不善水性的特点,花蚊子能够在水的附近乃至水中产卵,更为严重的是花蚊子全天都有吸血的现象,既不调休,也不双休,24小时从不停止觅食,其活动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日出前1-2小时和日落前2-3小时,所谓趁其不备,叮者落泪。
此外,花蚊子还具有多次吸血的特性,即一边吸血一边消化,可谓有个好胃,且随着时间的延长,多次吸血率明显增高,即一个人会被同一只蚊子多次叮咬,不可不谓,此蚊不除,后患无穷。
花蚊子的渊源
那这穷究极恶的花蚊子到底又是从哪儿来呢?
毕竟,根据万物相生相克的原理,花蚊子在中国横行霸道必有大半的可能性是来自外来物种入侵,而中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也确实长不出这么一个恶霸,那它最开始究竟是来自于哪儿?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
根据资料显示:花蚊子起源于东南亚,自入侵中国五十年来,由于其适应力特别强,逐渐具有了抗寒的能力,因此花蚊子逐渐开始分遍全国,北至沈阳,西达陕西,西南到西藏,东部全境,而舒适区当属南方地区。
花蚊子喜好湿热地区,因而大多数集中在海南、广东、福建和云南等地处北纬30°的省市。
并且由于各地的气温与降雨量不同,白纹伊蚊的幼虫与成虫的亦随季节消长,例如华北地区5月才出现幼虫繁殖;华东地区在早早的3月就能孳生幼虫;而华南地区的幼虫却终年可以孳生,可见,白纹伊蚊更为喜好温暖湿热的地区。
而对于花蚊子的来历,生物学家有过分析分析,认为花蚊子可能是因为贸易活动从而入侵进来,毕竟其花蚊子的幼卵生命力顽强,完全可能附着在商品上进入大陆。
而且花蚊子的入侵速度极快,五十年不到的时间就从海南等地扩散至沈阳,而在2013年,花蚊子就已经入侵了70多个国家,可谓全球性的物种入侵。
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,但也成为了最可靠的猜测。
对花蚊子的防治
难道我们对花蚊子只能任其猖獗了吗?当然不是。
对于居家者来说,定期清理积水处,保证家里干净,随手关好纱窗,及时做好除蚊工作就是最有效的防治;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,尽量涂上驱蚊液,避免在水塘边、灌木丛等幽暗处久留也是防治的一种。
对于相关部门来说,针对白纹伊蚊的防治主要是采取以孳生地治理为主的环境防治,即清除花蚊子幼卵的孳生地。
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减少蚊虫的产卵环境从而控制其成蚊密度,且具有环保、蚊虫不能够产生抗药性的优点。
而当暴发登革热疫情这种紧急情况时,应该快刀斩乱麻,增加化学防治的相应措施,即通过对孳生地投药,从源头解决问题,比起环境防治,化学防治的效果更明显,也能有效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作用。
然而这个方法在投入了较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,还使蚊虫产生了抗药性,因而化学防治使用较少,只能作为大杀伤性武器,精准打击。
关键词: